托里消毒散调控创面炎症反应对糖尿病皮肤溃疡愈合的影响

目的:通过对托里消毒散文献研究,提出其可通过调控炎症反应促进糖尿病皮肤溃疡愈合的科学假说。通过建立糖尿病皮肤溃疡(Diabetes skin ulcer,DSU)模型,一方面检测托里消毒散用于治疗DSU的实验效果;另一方面初步探讨托里消毒散调控炎症反应促DSU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本研究旨在为托里消毒散用于DSU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口服中药方剂调控高糖诱导的 DSU炎症提供中医药新策略。方法:第一部分:通过高脂饲料喂养加腹腔注射 1%质体比的链脲佐菌素溶液构建2型糖尿病SD大鼠模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手术构建糖尿病皮肤溃疡模型。所有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正常大鼠皮肤溃疡)、模型组、阳性对照组、LPS(Lipopolysaccharide,LPS)组、LPS+中药组(中剂量)、低剂量中药组、中剂量中药组、高剂量中药组,每组8只。低、中、高剂量中药组分别予以1.575g/(kg·d)、3.15g/(kg·d)、6.3g/(kg·d)托里消毒散灌胃。LPS 组和 LPS 中药组,分别予以1 mg/(kg·d)LPS尾静脉注射和1 mg/(kg·d)LPS尾静脉注射+3.15 g/(kg·d)中药灌胃处理。空白组与模型组予以相应剂量蒸馏水灌胃,阳性对照组用0.4 μ g/kg贝前列素钠片溶液灌胃。空白组采用普通饲料喂养,其余各组大鼠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创面隔天换药,用一层凡士林纱布覆盖Torin 1 IC50,无菌敷料包扎固定。实验中观察各组大鼠的精神活动,毛发颜色、整齐度,饮水排尿,体重等情况。定期测量大鼠体重、随机尾尖血糖。于处理后第10d和第14d各组分别取4只大鼠溃疡创面待检。计算第10 d和第14 d创面愈合率,同时采用HE染色对创面进行组织形态观察。第二部分:动物造模和实验分组同第一部分。通过免疫荧光同源双标实验观察创面皮肤M 1和M2型巨噬细胞浸润,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创面组织Toll样受体4(Toll-limedical herbske receptor 4,TLR4)、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M-CSF)的表达情况,RT-qPCR法检测创面组织TLR4、M-CSF mRNA的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创面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表达情况。结果:第一部分:糖尿病造模后大鼠血糖均高于16.7mmol/L,精神稍差,毛发粗糙稍杂乱,颜色发黄,多饮多尿,体重下降。空白组创面愈合情况显著高于其他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低中高剂量中药组明显愈合较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可见与空白组相比,其他各组创面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均不同程度增多,伴有组织坏死与渗出,模型组中性粒细胞显著增多,成纤维细胞减少明显,部分组可见显著增多的炎症坏死组织成带状,低、中、高剂量中药组三组炎症较轻,成纤维细胞明显增多。第二部分:创面造模后第10 d与第14 d,免疫荧光同源双标实验检测创面组织M1与M2型巨噬细胞及其比例存在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创面造模后第10 d,WB法检测组间M-CSF、TLR4蛋白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创面造模后第14 d,大部分组间M-CSF蛋白含量无显著差异,各组TLR4含量无显著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创面造模后第10 d,RT-qPCR法检测组间M-CSF mRNA、TLR4 mRNA相对表达量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创面造模后第14 d,M-CSF mRNA、TLR4 mRNA相对表达量各组间差别整体无意义(P>0.05)。创面造模后第10 d与第购买PF-0308401414 d,Elisa法检测组间TNFα、IL-6表达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高糖微环境诱导创面过度炎症反应,而异常活跃的炎症反应可能是导致2型糖尿病大鼠皮肤溃疡不能顺利愈合的原因所在,有效调控创面微环境炎症反应可以促进创面愈合。中药复方托里消毒散可通过增加M-CSF的表达,抑制巨噬细胞向M 1极化,促进其向M2极化,并降低炎症调控蛋白(TLR4)和炎症因子(IL-6、TNF-α)表达而达到“托毒”的作用;同时通过降低炎症反应促进成纤维细胞生长以达到“生肌”的作用,两方面合力从而加速糖尿病皮肤溃疡创面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