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分析2011—2022年安徽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的流行病学特征,为SFTS的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获取SFTS数据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Joinpoint回归模型等分析其三间分布特征。结果 2011—2022年安徽省累计报告SFTS病例4 298例,年均发病率为0.58/10万,年均死亡率为0.02/10万,SFTS发病率及死亡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19.08%,P<0.001;AAPC=15.30%,P<0.01)]。病例发病时间集中在4—10月,占病例总数的94.9PEG300溶解度7%。男、女性serious infections发病率分别为0.55/10万、0.62/10万,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χ~(2)=13.872,P<0.001)。病例发病年龄集中在60~75岁(46.21%),职业以农民为主(85.06%)。病例报告地区数由2011年的6个地市23个县(区)增加至2022年的12个地市62个县(区),报告发病率居前3位的县(区)为滁州市南谯区(9.40/10万)、六安市金寨县(6.67/10万)和滁州市明光市(4.50/10万);报告死亡率居前3位的县(区)为马鞍山市含山县(0.44/10万)、滁州市全椒县(0.17/Baricitinib MW10万)、合肥市肥东县(0.12/10万)。2011—2022年共报告23起SFTS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其中聚集性疫情20起,以家庭聚集为主(75.00%)。结论 安徽省SFTS发病率呈上升态势,病例分布呈扩散趋势,具有明显时空聚集性,应在流行季节对山区/丘陵地区中老年人重点开展宣传教育并加强监测管理工作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