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细胞肺癌患者D-二聚体水平与EGFR基因突变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既往研究发现,在某些癌症中高D-二聚体(D-dimer)水平与不良预后相关,其中包括肺癌、胃癌、前列腺癌和乳腺癌。EGFR基因在NSCLC患者中突变发生率较高。本研究旨在讨论D-二聚体水平与EGFR基因突变的MLN4924相关性,为预测EGFR突变的发生以及NSCLC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共纳入252例病理证实为非小细胞肺癌且既往未接受过外科手术干预以及放化疗等治疗的患者,均进行了血浆D-二聚体检测及NGS检测。回顾性收集了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基因突变情况、首次就诊D-二聚体水平等相关信息,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患者EGFR基因突变对D-二聚体的相关性及D-二聚体水平对患者PFS的影响。结果:1.突变情况:本研究中符合入排标准的共纳入252名患者,其中EGFR基因突变型患者bio-based oil proof paper为158例(62.70%),EGFR野生型94例(37.30%)。EGFR基因突变型中单一突变患者37例(21.64%)、共突变患者91例(53.21%)、复合突变患者43例(25.15%),其中有13名(7.60%)患者既存在复合突变又存在共突变。2.一般临床资料:在EGFR突变组和EGFR野生组,两组患者的性别、吸烟史、组织类型、临床分期、远处转移、骨转移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年龄、合并疾病、血栓形成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EGFR单一突变组及共突变组及复合突变组,三组患者的性别、确诊年龄、吸烟状态、病理类型、临床分期、转移灶个数、合并疾病、血栓形成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D-二聚体比较:EGFR突变组及EGFR野生组:D-二聚体有统计学差异,突变组较野生组D-二聚体水平显著升高(P<0.05)。EGFR单一突变组及共突变组及复合突变组:D-二聚体无统计学差异(P>0.05)。4.影响因素:EGFR突变组及野生组: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吸烟史、组织类型、临床分期、骨转移可能是影响D-二聚体的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骨转移、组织类型是D-二聚体的独立影响因素。EGFR单一突变及共突变及复合突变组: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可能是影响D-二聚体的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高血压是D-二聚体的独立影响因素。5.EGFR共突变及EGFR野生组基因D-二聚体分布差异:EGFR共突变组:合并SWI/SNF共突变基因的在D-二聚体正常水平的频率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07%vs 4.00%,P=0.073);ERBB2共突变基因在D-二聚体正常水平的频率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63%vs 6.00%,P=0.290);BRAF共突变基因在D-二聚体正常水平的频率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20%vs 2.00%,P=0.087);KRAS共突变基因在D-二聚体正常水平的频率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4%vs 8.00%,P=0.374);PIK3CA共突变基因在D-二聚体正常水平的频率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8%vs 18.00%,P=0.112)。EGFR野生组:SWI/SNF(20.9%vs 15.6%,P=0.533)、ERBB2(8.06%vs 6.25%,P=1.000)、BRAF(4.83%vs3.12%,P=1.000)、KRAS(20.9%vs 18.7%,P=0.800)、PIK3CA(4.83%vs0.00%,P=0.549)基因均在D-二聚体正常水平的频率较高,统计学差异。6.受试者工作曲线(ROC):D-二聚体对EGFR基因突变的预测价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特异性较低。ROC曲线的AUC为0.609,敏感度为71.9%和特异度为52.1%。7.生存分析:一线使用单药EGFR-TKIs治疗的患者在D-二聚体正常水平组对比升高组m PFS(11.0个月[95%CI:8.486-13.514]vs 10个月[95%CI:8.602-11.398];P=0.873)不存在显著差异;使用化疗联合EGFRTKIs治疗的患者在D-二聚体正常水平组对比升高组m PFS(12.0个月[95%CI:0.000-36.346]vs 8.0个月[95%CI:4.713-11.287];P=0.023)存在显著差异,D-二聚体升高组PFS显著短于正常组。8.EGFR不同外显子突变的患者在首次就诊有无血栓事件发生的分布上有明显差异,P=0.011。结论:1、EGFR突变型NSCLC患者较EGFR野生型出现D-二聚体水平升高的可能性大。2、在NSCLC中D-二聚体对EGFR基因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但其特异性较低。3、一线使用化疗联合EGFR-TKIs治疗的NSCLC患者D-二聚体高水平组的PFS显著低于正常水平组;而一线使用单药EGFR-TKIs治疗的患者在不同D-二聚体水平selleckchem NSC 119875的PFS差异不显著。治疗策略的变化可能会影响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从而进一步影响患者的生存时间,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期间动态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