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典型城市表层水体和鱼体中抗生素的分布特征及健康风险

本研究采集了长江经济带上游至下游5 个城市(宜宾、重庆、宜昌、武汉和上海)的33 个表层水体和50 个鱼体样品,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测定了样品中26 种抗生素的浓度水平,详细分析了长江经济带表层水体和鱼体中目标抗生素的分布特征、来源和影响因素及其与城市特征之间的关系,并根据风险熵(RQ)对其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表层水体和鱼体中共检出18 种抗生素,总量范围分别为0.01~80.37 ng·L~(-1)和ND~8.93 μg·kg~(-1)。表层水体中以磺胺类(SAs)、四环素类(TCs)和氯霉素类(CPs)抗生素为主,其中氟苯尼考(FFC)均值最高,为61.33 ng·L~(-1),鱼体中以四环素类(TCs)和氟喹诺酮类(FQs)抗生素为主,其中金霉素(CTC)均值最高,为17.35 μg·kg~(-1);抗生素总量的空间分布情况呈上游地LEE011化学结构区>中游地区>下游地区的趋势;抗生素含量与鱼体型大小(体长和体重)呈正相关,不同生态习性和食性鱼类中抗生素含量情况呈中下层>中上层>底栖鱼类和草食性>肉食性>杂食性鱼类的趋势;抗生素浓度水平与城市化特征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抗生素含量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占GDP的比sex as a biological variable例呈正Staurosporine临床试验相关;主成分分析和冗余分析结果显示抗生素主要污染来源为养殖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各年龄段人群通过饮用水和食用鱼两种暴露途径的总健康风险熵值(RQ)均小于0.01,处于低风险;武汉和宜宾地区风险相对较高,风险程度随年龄降低而增加;不同食性和生态习性鱼类的RQ值显示草食性、中下层和底栖鱼类的风险相对较低。本研究结果对保障长江经济带饮用水安全和水产品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学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