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归纳和总结赵德喜教授门诊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的遣方及用药规律,并对赵德喜教授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常用方剂的治疗靶点和机制进行初步探究。方法:1.数据挖掘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就诊于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赵德喜教授门诊的电子病例,对不符合纳排标准的病例进行排除。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3.0)对病例基本信息进行输入和分析,总结赵德喜教授治疗缺血性中风用药规律,挖掘赵德喜教授治疗缺血性中风的常用方及核心中药。2.基于HPLC文献筛选大柴胡汤药物的有效成分,从Swiss Target Prediction、HERB、ETCM和Super-PRED数据库获取有效成分对应靶点,在基于GEO数据库两个临床缺血性中风患者的数据集GSE58294和GSE66724及Gene Cards、OMIM数据库中筛选疾病靶点,大柴胡汤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潜在靶点由Venny2.1获得。使用Cytoscape3.7.2软件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应用STRING蛋白质数据LY294002库网站制作蛋白互作网络图,并将结果导入Cytoscape3.7.2软件中分析关键靶点。通过Metascape数据库对大柴胡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潜在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推测核心大柴胡汤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作用机制。最后将主要成分与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1.本研究纳入符合纳排标准的病例2Infection prevention00例,其中女性107人(53.5%),男性93人(46.5%)。年龄在51-60岁患病率最高。2.纳入的医案以风痰阻络证和风火上扰证最多见。风痰阻络证主要使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和温胆汤加减治疗,风火上扰证主要方剂为大柴胡汤加减治疗。3.赵德喜教授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药物中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为主。药物的四气中以寒性和温性为主,五味中以辛味和苦味为主。药物归经以肝,脾、胃、肺等为主。赵德喜教授治疗缺血性中风的常用方剂为大柴胡汤,核心中药为半夏、柴胡、大枣、生姜、枳实、茯苓、土鳖虫、水蛭、甘草等。4.常用方剂大柴胡汤中大黄素、芍药苷、黄芩苷等为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凋亡等生物功能,对多种信号通路有调节作用。AKT1、MMP9和IL1B等为其治疗缺血性中风的关键靶点,PI3K-AKT、MAPK、cGMP-PKG信号通路和凋亡等可能是核心中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主要机制。分子对接主要成分与核心靶点具有较高的结合分数。结论:赵德喜教授门诊临证的缺血性中风患者辨证以风痰阻络证和风火上扰证为主,临床治疗时用药以补虚药为主,其次为活血化瘀药、清热药等。常用方为大柴胡汤,半夏白术天麻汤等加减,常用中药为半夏、柴胡、大枣、生姜、枳实、茯苓、土鳖虫、水蛭、甘草等,其关键活性成分为大黄素、芍药苷、黄芩GDC-0973溶解度苷等,主要作用在AKT1、MMP9和IL1B等关键靶点上,可能通过调节PI3K-AKT、MAPK、cGMP-PKG信号通路和凋亡等机制,发挥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