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活性肽对炎性肠病和疲劳缓解的影响研究

豌豆是西藏农牧民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分布范围广,豌豆适合于高寒地区种植,生育期短也是豌豆的特性之一。豌豆活性肽是在用豌豆加工成淀粉过程中的副产物,其营养价值丰富。但是豌豆的副产物一般用于牲畜的饲料,导致豌豆资源不能充分地利用。因此,本文为解决上述问题,检测豌豆蛋白粉medical demography中活性肽活性肽的活性成分,以下是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结果:首先测定了豌豆活性肽的成分含量测定,包括水分含量,脂肪含量,蛋白质测定,淀粉测定,总膳食纤维的测定,用质谱法对豌豆活性肽分子量分布的测定,对豌豆活性肽氨基酸组成分析。发现豌豆活性肽样品的含水量为7.16%,干物质含量为92.84%,蛋白含量为81.73%,脂肪含量为0.4%,所测淀粉剂量值为0.33%,灰分含量为3.65%,总膳食纤维为1.14%。豌豆活性肽的分子量主要分布在100-500Da,大部分组分的分子量集中在200-400Da之间,判断豌豆活性肽主要组成为二肽和三肽。豌豆活性肽氨基酸组成中谷氨酸、天冬氨酸、亮氨酸、精氨酸、赖氨酸的含量分别为13.83%、9.42%、6.90%、6.73%和6.35%,色氨酸、半Emricasan核磁胱氨酸和蛋氨酸在内的几种氨基酸的剂量相对较少,分别为0.70%、0.74%和0.83%。以此来看豌豆活性肽的营养价值很丰富。其次建立小鼠炎性肠病模型,探究不同剂量的豌豆活性肽对用DSS诱导的炎性肠病小鼠的影响。使用8周龄BALB/c雄性小鼠,体重20±5g左右。通过测定小鼠血清中免疫因子,血清中血生化指标的测定(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浓度及白蛋白/球蛋白比例)还有小鼠结肠长度的测定及病理学分析。在DSS组中IL分子浓度均表现为明显的上升,其P值比0.05小。豌豆活性肽对血清中IL-6、IL-10和IL-1B蛋白的浓度均有显著的改善作用(P<0.05),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血清总蛋白明显下降,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白点击此处蛋白,球蛋白无明显下降。观察小鼠的结肠组织,只有DSS组的小鼠结肠组织受到损坏最严重,其他小鼠组肠道组织比较良好。DSS组小鼠结肠长度最短。豌豆活性肽高剂量组阳性药物的效果相当,说明豌豆活性肽对肠道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有代替炎性肠病阳性药物的潜质。最后探究了不同剂量的豌豆活性肽对于小鼠的疲劳恢复的影响。通过不同剂量豌豆活性肽喂养小鼠4周,测定其体重变化。以及小鼠负重游泳实验,之后测定小鼠的运动能力相关血液指标测定包括丙二醛含量,小鼠乳酸脱氢酶含量,小鼠肝糖原含量,ATP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含量,脂质过氧化物含量。喂养4周小鼠后发现,小鼠体重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说明豌豆活性肽对机体是无害的。小鼠在负重游泳后,肝糖原有所增加,乳酸脱氢酶含量有所增加,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量有所增加,脂质过氧化物及其代表物丙二醛有所减少,ATP含量有所增加。说明豌豆活性肽对于疲劳恢复有一定帮助作用,对运动机体损伤有修复作用。因此豌豆活性肽可用于功能性保健品,医疗药物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