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花紫珠(Callicarpa nudiflora Hook.et Arn)为马鞭草科(Verbenacea)紫珠属(Callicarpa L.)植物,主产于海南、广东、广西、江西等地,已作为新增药材收录于《中国药典》2020年版。裸花紫珠作为传统的黎药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其根、叶可入药,具有抗菌止血、消炎解毒、散瘀消肿、驱风祛湿之功效,主治化脓性炎症、急性传染性MK-4827配制肝炎、呼吸道及消化道出血、创伤出血等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裸花紫珠主要药效成分类群——苯乙醇苷类成分(phenylethanoid glycosides,Ph Gs),具有抑制神经炎症、改善神经炎症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和抗氧化等活性。因此,为进一步研究裸花紫珠,寻找更多结构新trained innate immunity颖、生物活性良好的Ph Gs,本论文对裸花紫珠水提更多液乙酸乙酯萃取部位进行了成分分离,并利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建立神经炎症的细胞模型,探讨Ph Gs对LPS诱导的神经炎症的缓解作用及潜在的分子机制,旨在为裸花紫珠的综合利用及开发新的抗神经炎天然药物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的试验结果如下:(1)裸花紫珠乙酸乙酯部位经过正相硅胶柱色谱、反相ODS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MCI柱色谱、反相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了分离纯化,综合运用核磁波谱、高分辨质谱等光谱技术进行了结构鉴定。结果分离鉴定出48个化合物,其中包括18个苯乙醇苷类、11个倍半萜类、9个二萜类、8个黄酮类、1个木脂素类以及1个其他类。而根据大量药理研究结果发现,Ph Gs具有调节神经炎症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和抗氧化等作用。因此,本论文选择18个Ph Gs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抗神经炎活性及作用机制。其中鉴定的18个Ph Gs分别为parvifloroside A(1)、calceolarioside B(2)、2′′-O-β-apiosylverbascoside(3)、1′-O-β-(3,4-dihydroxyphenyl)-ethyl-[4””-O-caffeoyl-(α-L-rhamnopyranosyl)]-(1→3”)-D-galactopyranoside(4)、parvifloroside B(5)、desrhamnosylacteoside(6)、torenoside B(7)、myricoside(8)、异角胡麻苷(9)、肉苁蓉苷D(10)、毛蕊花糖苷(11)、异毛蕊花糖苷(12)、campneoside I(13)、地黄苷(14)、plantainoside B(15)、plantainoside C(16)、betonyoside B(17)、epimeridinoside A(18)。其中化合物3、4、5、6、7、16~1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10、14、1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以上成果丰富了裸花紫珠化学成分,并且为裸花紫珠相关药效物质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2)本论文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对紫珠属苯乙醇苷抗神经炎症的靶标及作用机制进行初步的预测。最终分析结果表明,多数Ph Gs靶向了神经炎症相对应的重要靶标,并进一步对潜在靶标基因进行了通路富集分析。最后在67个神经炎症相关靶点蛋白中筛选出15个关键靶点蛋白,并从161条信号通路中筛选出了20条苯乙醇苷抗神经炎症的潜在作用通路。最后,筛选出IL-6、TNF-α、P38为核心靶点,MAPK信号通路在Ph Gs对神经炎症的治疗作用中起着重要作用。这些结果为使用苯乙醇苷对神经炎症的治疗提供了理论框架。(3)本论文以网络药理学预测的关键靶点白细胞介素6(IL-6)为活性研究靶点,构建基于共同分子特征的药效团模型,进一步探索Ph Gs抗神经炎症中活性成分的结构共性。本论文从已发表的论文中选出26个通过实验验证的IL-6抑制剂作为训练集,进行分子叠合和共同药效特征搜寻,构建了基于IL-6受体拮抗剂的药效团模型。之后通过优选出的药效团模型对第二章鉴定的18种Ph Gs进行活性筛选。为进一步研究裸花紫珠Ph Gs抗神经炎症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并为抗神经退行性疾病新药的研发提供先导化合物。(4)本论文结合3D-QSAR药效团模型以及Griess法,优选出从裸花紫珠中分离的苯乙醇苷类活性物质,并对其发挥抗神经炎作用的分子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最终根据药效团模型以及NO抑制结果,获得高效低毒的活性化合物——肉苁蓉苷D(CD),并对其发挥抗神经炎作用的分子机制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CD能够抑制LPS诱导的BV2小胶质细胞M1极化,促进小胶质细胞M2极化,并通过降低细胞中ROS生成,抑制细胞的早期凋亡。同时能够减弱小胶质细胞IBA-1和NLRP3炎症介质的表达,阻止NF-κB入核。并通过影响NF-κB/MAPK炎症通路上相关蛋白的表达,保护BV2细胞免受LPS的损伤,进一步改善神经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