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精神病学研究进展

目的:自2015年营养精神病学的概念提出,基于营养干预策略的精神疾病防治已引起广泛关注与认同。其中ω-3多不饱和脂肪酸、N-乙酰半胱氨酸、维生素D等众营养物质在精神疾病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营养精神病学机制研究主要集中于调控肠道菌群、神经炎症和氧化应激损伤等领域。随着营养学学科的快速发展及其与精神病学学科的深度融合,营养精神病学的研究必将出现飞速发展。本文综述了营养精神病学的研究进展,简介了营养素防治神经精神疾病的相关机制,为基于营养精神病学的神经精神疾病机制研究和防治策略的建立拓宽了思路。方法:为探讨营养物质摄入和精神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作者以营养精神病学作为关键词在Pubmed、Web of Science、ScienceDirect、中国知网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学术期刊数据库等多个数据库检索了2022年12月20日前已发表的中英文文献,大量阅读后筛选C59采购出符合主题的文献,同时对已查阅文献的参考文献应用文献追溯法进行查询,最终纳入96篇相关文献。结果:(1)ω-3多不饱和脂肪酸作为辅助性药物的抗抑郁作用已被证实,ω-3多不饱和脂肪酸还可以改善创伤后应激障碍、阿尔兹海默症、双相情感障碍和精神分裂症的异常行为表现。(2)服用适量N-乙酰半胱氨酸可改善抑郁症状;N-乙酰半胱氨酸通过抑制突触前谷氨酸释放来对抗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脑中的氧化应激损伤;N-乙酰半胱氨酸在治疗成瘾、阿尔兹海默症、双向情感障碍、强迫等精神疾病方面也发挥重要作用。(3)足够的维生素D可改善情绪,增加认知能力。维生素D缺乏与一系列精神障碍有关,包括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和阿尔兹海默症。(4)营养物质可能通过调控肠道菌群稳态、调控神经炎症和调Bioactive ingredients控氧化应激损伤等机制作用于神经精神疾病。结论:随着人们对营养物质研究的深入,营养素对精神疾病的调节作用现已被广泛认可。虽然营养对精神疾病调节作用相关机制仍不明确,缺乏服用相关营养素防治精神疾病的大规模临床研究,但已有的科研成果已经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重要启示。综合当前最新研究发现,后续研究可围绕以下内容展开:1)研究并总结相关营养素作用的中枢脑区,并寻找其他可有效发挥神经精神疾病干预作用的营养素;2)明确各种营养素对不同神经精神疾病的调节作用,探索营养素的联合应用方案;3)进一步探索营养素在神经精神疾病方面的临床意义并开展相关循证医学研究。随着生命科学的快速发展和人类健康观念的转变,营养精神病学的研究必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并将为精神疾病的早期防治及后期干预提GW-572016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