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屹’海棠果实色泽艳丽、果实饱满但个头较小,如若经过改良增加果实大小将极具有观赏、食用价值。本试验以五年生‘红屹’海棠为实验材料,通过在不同的时期施用不同浓度的萘乙酸及萘乙酸+2,3,5-三碘苯甲酸,来观察海棠果实外观果形的变化以及花色苷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苯丙氨酸解氨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矿质元素含量、维生素C含量等内在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1.喷施萘乙酸能够有效地促进果实单果重的增加。横向观察分析果实处理的各个时期发现在落花后第90天即“90DAFB”果实的单果重发生剧增,在“120DAFB”果实的单果重达到最大值。纵向分析比较各个处理组间的数据,单独施用萘乙酸处理组对‘红屹’海棠果重正向促进效果比较明显,其在“120DAFB”浓度为1μM萘乙酸处理的果实质量达到7.67g左右,浓度为1μM萘乙酸处理的的果实质量达到7.61g左右,相比于对照组的7.05g,果实质量分别提高了8.8%和8.0%。2.喷施浓度为1μM的萘乙酸能够最大程度增加果实内部花色苷含量。通过与其他处理组的外观照片形态观察也能看出来该处理组的海棠果实颜色更深,在海棠“60DAFB”其花色苷含量达到最大值为23mg/100g,相比于对照组提高了15%;混合处理组“1μM NAA+100μM TIBA”处理组中的花色苷含量是五个处理组中花色苷含量最低的处理组为18mg/100g,相比于对照组降低了10%。其处理组中的花色苷含量不仅低于单独喷施萘乙酸的两个实验组,还低于喷施清水处理的对照组。3.喷施浓度为1μM萘乙酸的处理组可溶性糖含量最为突出,大约为0.7mg/100g,相比于对照组提高了约27%;施用生长素抑制剂2,3,5-三碘苯甲酸组处理后的可溶性糖含量均低于0.6mg/100g,相比于对照组降低了约13%;可滴定酸含量各个处理组间的差异不明显,反而是“0.1μM NAA+100μM TIBA”处理组中的可滴定酸含量最为显paediatric oncology著,大Bucladesine说明书约为2.5mg/g,由此得出结论单独喷施萘乙酸对海棠果实的可滴定酸含量影响不大。4.单独喷施萘乙酸处理组的相关酶活性均表现出增加趋势。经萘乙酸处理后苯丙氨酸解氨酶酶活表现出增加趋势且浓度为1μM萘乙酸单独处理的效果最佳,在海棠60DAFB其酶活大约为0.7U/g,由于苯丙氨酸解氨酶是诱导花色苷合成酶中的第一个关键酶,所以苯丙氨酸解氨酶含量的提升也间接证明了花色苷含量高于其他处理组的实验结果。超氧化物歧化酶是一种抵抗外界不利生长因素的关键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的提升也间接可以证明通过施用浓度为1μM萘乙酸能够增加红屹海棠果实对外界逆境的抵抗能力,增加海棠果的抗性,其浓度为1μM处理组中酶活大约为0.85U/g的处理效果好于0.1μM处理组中酶活为0.8U/g的处理效果。5.施用萘乙酸处理组的维生素C含量也表现出增加趋势。分析对照组中的‘红屹’海棠果实中的维生素C含量,发现在海棠在60DAFB其果实内部的维生素C含量达到最大值大约为9.48mg/100g;观察分析0.1selleckchem GSK1120212μM NAA处理组中维生素C含量可知在90DAFB其海棠果实内的维生素C含量达到最大值大约为10.19mg/100g;观察分析1μM NAA处理组中维生素C含量可知在60DAFB其海棠果实内的维生素C含量达到最大值为9.44mg/100g,相比于对照组9.02 mg/100g提高了4.7%,相比较施用相同浓度下外施100μM TIBA处理组即“1μM NAA+100μM TIBA”处理组的9.08mg/100g提高了4.0%。6.果实矿质元素N、P、K含量以及叶片的光合效率在外施浓度为1μM的萘乙酸处理后增加效果较其他处理组最为突出,最大含量分别达到了21.01mg/g、2.89mg/g、7.47mg/g,相比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42.15%、21.94%、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