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肺癌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和小细胞肺癌(Small-cell lung cancer,SCLC)两种病理类型,其中以NSCLC为主,NSCLC中病理亚型以腺癌和鳞癌最常见。现有治疗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肺癌患者的复发率,然而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改善幅度仍然有限。人体微生物与宿主健康密切相关,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人体微生物群能调控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mln-4924.html人体肿瘤的发生发展及疗效等。因此,从微生物的维度探索肺癌的发生发展中潜在的驱动因素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肺部菌群的变化与肺癌的关系研究较少,且大多数研究停留在测序水平,缺乏用于进一步机制研究的体外可培养的菌种数据库。同时肺部与口腔解剖上相通,但口腔菌群的改变对自身肺部菌群的影响以及与肺癌的相关性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以肺癌患者研究对象,研究患者肺泡灌洗液、肺癌组织和口腔部位的菌群多样性及构成,探究肺部和口腔菌群的相互关联,挖掘肺癌诊断的菌群标志物,构建可用于后续相关致病机制研究的肺癌患者的菌群数据库,并探索了关键菌种与肺癌的相关性,为肺癌的临床诊疗提供新思路。目的:对肺癌患者的肺部和口腔微生物群进行比较和分析,挖掘与肺癌发Labral pathology生发展密切相关的关键菌种,探寻肺癌诊断的生物标志物;人体肺癌组织中分离培养得到细菌,并对获得的菌株进行初步的肺癌疾病的相关性验证。方法:(1)结合培养组学和16S r DNA扩增子测序技术分析和比较肺癌患者的肺部和口腔菌群特征。用R统计编程语言分析肺癌患者的肺部和口腔菌群的多样性、构成成分等差异。(2)通过培养组学对新鲜离体的肺癌组织进行菌株的分离培养,通过16S r DNA扩增子测序技术分析肺癌组织的菌群特征;利用RTCA检测肺癌组织来源的菌株培养上清对A549增殖的影响;利用ELISA检测THP-1源巨噬细胞上清炎症因子TNF-α、IL-1β和IL-6分泌水平。(3)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化学分类特征和遗传特征等对分离培养过程中发现的两株新菌进行多相分类学鉴定,确定其分类学地位。结果:(1)肺癌患者的微生物群落发生了改变,其多样selleck产品性与不同的部位和病理类型相关。链球菌(Streptococcus)和韦荣菌属(Veillonella)在肺癌患者的肺部和口腔样本中都是高度优势菌种,这提示肺部下呼吸道微生物菌群失调可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