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究免疫治疗肺癌患者出现免疫介导性肝损伤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1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免疫治疗且肺癌患更多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在免疫治疗期间出现转氨酶升高分为非肝损伤组189例和肝损伤组81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单免疫治疗组25例,免疫联合抗血管生成组6例及免疫联合化疗组50例。比较各组间临床资料。结果 肝损伤组女性患者的比例为30.86%(25/81),高于非肝损伤组的18.52%(35/189)(P=0.025)。肝损伤组免疫治疗前的淋巴细胞计数[1.52(1.13,1.94),P=0.010]、红细胞[4.29(3.96,4.67),P=0.004]E7080生产商及血红蛋白水平[131.00(121.50,145.00),P<0.01]偏高,而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2.62(1.86,3.98),P=0.004]及血小板/淋巴细胞计数[132.39(92.60,183.27),P<0.01]偏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P=0.018,OR=2.142,95%CI:1.137~4.035)是独立危险因素,不同免疫治疗方案之间,免疫联合化疗组的患者出现转氨酶升高更早。结论 免疫介导性肝损伤的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在Soil microbiology女性患者中较为多见,与年龄、病理类型、基础疾病等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别是其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