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内胆管癌的组织学分型及其临床价值

目的通过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鉴定肝内胆管癌(ICC)的组织学分型, 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进行手术的64例肝内胆管癌LGX818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S100P、N-cadherin、NCAM及biosilicate cement黏液染色将其分为大胆管型、小胆管型及中间型ICC, 分析各组患者的组织形态学特征。收集一般临床资料, 并对其进行随访, 使用t检验、χ2分析及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各ICC亚型的临床及预后特点。最后, 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ICC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28例(43.75%)、29例(45.31%)分别为大胆管型和小胆管型ICC, 其余7例(10.94%)被定义为中间型ICC, 且大、小胆管型ICC具有不同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大胆管型ICC预后较差, 并且具有较高的血清肿瘤标志物[CA199(t=12.671, P0.01)、CA125(t=13.108, P0.01)和CEA水平(t=1CCRG 81045研究购买7.726, P0.01)]和血管侵犯(t=4.293, P0.05)及淋巴结转移(t=6.447, P0.05)。并且, 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 对于大胆管型ICC, CA199升高和发生肝外转移是ICC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基于免疫组织化学指标和黏液染色的ICC分类标准可将ICC分为大胆管型及小胆管型两类, 其中大胆管型ICC预后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