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经筋排刺法治疗半月板损伤关节镜术后肿痛的临床疗效,探寻经筋排刺法治疗半月板损伤关节镜术后肿痛临床有效率、安全性及其优势所在,为临床治疗半月板损伤关节镜术后肿痛提供一种新参考。方法:共选取半月板损伤行关节镜术后肿痛患者72例纳入研究,将符合研究标准的纳入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运用术后常规治疗,试验组术后常规治疗加经筋排刺法,每周治疗7次为一个疗程,总治疗1个疗程,治疗期间分别在术后第1、3、7天观察并记录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膝关节肿胀值、VAS疼痛评分、Lysholm功能评分,同时评估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用SPSS26.0软件对临床收集数据统计分析,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1)基线分析:本实验总共纳入72名受试者,当中有3人提前出院,失去随访,中止了试验。另有2例患者未按告知继续针刺治疗,退出试验。对照组剩余33例,试验组剩余34例,实际完成67例。(2)基本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在治疗前的VAS评分、膝关节肿胀值及Lysholm评分表均具有可比性,无统计学差异((tumor cell biology49)>0.05)。(3)VAS评分比较:经治疗,两组组内比较:(49)<0.01,统计学有显著差异,表明两组治疗MK-4827均能改善术后疼痛情况;组间:术后第1天治疗后此网站,两组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第3、7天两组VAS疼痛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疼痛评分项目上,试验组疗效更优。(4)膝关节肿胀值比较:经治疗,两组组内比较:P<0.01,统计学有显著差异,表明两组治疗均能改善术后膝关节肿胀情况;组间:术后第1天治疗后,两组膝关节肿胀值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第3、7天两组肿胀值评分具有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在术后膝关节肿胀方面,试验组优于对照组。(5)膝关节Lysholm评分比较:经治疗,两组组内比较:(49)<0.01,统计学有显著差异,表明两组治疗均能改善术后膝关节功能情况;组间:术后第1、3天治疗后,两组Lysholm评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第7天试验组在术后膝关节功能活动这一项目上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经筋排刺法和术后常规治疗对半月板损伤关节镜术后肿痛的治疗均有临床疗效;(2)经筋排刺法在改善VAS疼痛评分、膝关节肿胀值及Lysholm评分各项目上均优于对照组,在减轻肿胀、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方面具有明显优势;(3)经筋排刺法对改善术后肿痛的临床疗效优于术后常规治疗,能明显提高半月板损伤关节镜术后肿痛患者的治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