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调查育龄期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年龄、月经状况、性激素水平等,进行分析归纳,与正常人群相比较,寻找其差异;调查SLE相关卵巢功能损伤的情况和与疾病活动的关系和临床表现特点;分析SLE相关卵巢功能损伤的中医证型分布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探讨本病的病因病机,提升患病女性生存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对象包括2020年6月~2022年10月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女性患者280例(研究组),及同期无免疫疾病的健康人群534例(对照组)制定统一调查问卷表,其中一般资料如姓名、性别、年龄、月经情况、生育情况等;选取患者组190例、对照组403例处于卵泡期的患者测定性激素水平(卵泡刺激素(FSH)、催乳素(PRL)、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睾酮(T)、孕酮(P))、卵巢功能水平(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抗缪勒管激素(AMH)、窦卵泡数(AFC))。比较两组一般资料,狼疮组卵巢功能随年龄变化情况,两组实验室指标(FSH、LH、E2、P、PRL、T、AMH)以及影像学情况(AFC)并使用SPSS26.0进行统计分析。根据纳排标准,对研究组进行SLEDAI、SLICC评分以及中医辨证分型,疾病活动水平测定(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免疫球蛋白G(Ig G)、补体(C3)、抗双链DNA抗体(ds-DNA)),研究狼疮患者的卵巢功能与疾病活动的关系,狼疮相关卵巢功能异常患者的证型分布与年龄及病程的关系,以及不同证型间卵巢功能指标的差异,并使用SPSS26.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SLE女性和正常女性的AMH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患者组下降幅度较正常女性大;患者组FSH值在各个年龄段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患者组的E2平均数值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呈现下降趋势,健康组则不明显。2.SLE组血清中FSH、LH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组PR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SLE组E2、T、P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E2、T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患者组AMH低于对照组P>0.05,SLE患者组AMH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患者组AFC小于对照组P<0.01,差异显著。4.中高活动度和低活动度狼疮患者的血清激素水平比较,各项数据无显著差异,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P>0.05,无统计学意义。SLEDAI和SLICC与患者体内血清卵巢功能相关性激素水平的相关性分析,所有项目P≥0.05,均无统计学意义,显示患者卵巢功能与狼疮的活动性指数及累计器官损害指数无明显相关。5.对患者狼疮活动性指标与患者血清中性激素水平的对比,显示Ig G与E2(P<0.polyester-based biocomposites05)正相关,其余无明显相关,P>0.05,无统计学意义。提示Ig G与E2水平selleck合成正相关,其余无明显关联。6.卵巢功能异常的患者溶血性贫血和肾炎的数量明显高于卵巢功能正常的患者(P<0.05),卵巢功能异常的患者血小板减少的数量明显低于功能正常的患者(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其余无明显关联。7.对比狼疮卵巢功能异常患者与卵巢功能正常患者之间中医证型分布无明显差异,异常组肝肾亏虚>气血亏虚>脾肾阳虚>热毒血瘀>风湿热痹;正常组肝肾亏虚>脾肾阳虚>气血两虚>热毒血瘀>风湿热痹。8.数据显示年龄越大,出现卵巢功能异常的频数越高;20岁以下患者的证型分布表现,脾肾阳虚>气血两虚=热毒血瘀>肝肾阴虚=风湿热痹;21~30岁患者中,热毒血瘀>肝肾阴虚=气血两虚>脾肾阳虚>风湿热痹;31~40岁患者中,肝肾阴虚>气血两虚>脾肾阳虚>热毒血瘀>风湿热痹;40岁以上患者中,肝肾阴虚>气血两虚>脾肾阳虚>风湿热痹>热毒血瘀。总体而言,各证型均体现出与年龄有关的特点,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9.以下卵巢功能异常狼疮患者证型分布特点:脾肾阳虚型>热毒血瘀型和风湿热痹型占比呈现随患病时间增加而下降的趋势;肝肾阴虚型呈随病程增加而上升的趋势;脾肾阳虚型呈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气血两虚型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病程不足5年的患者中热毒血瘀型比例最高,肝肾阴虚型比例最低;5-10年的患者中,热毒血瘀型比例最高,脾肾阳虚型比例最低;10-15年患者中,气血两虚型和肝肾阴虚型比例显著高于其他证型,脾肾阳虚型显著低于其他证型;病程超过15年的患者中,肝肾阴虚型显著高于其他证型,热毒血瘀、风湿热痹型显著低于其他证型。10.不同证型间卵巢功能指标比较:(1)FSH分布差异:脾肾阳虚、肝肾阴虚型较其他证型FSH显著升高(P<0.001),其中肝肾阴虚型FSH显著高于脾肾阳虚型(P<0.001),其余三种证型之间无显著差异。(2)E2分布差异:肝肾阴虚型E2水平较其他证型显著偏低(P<0.001),脾肾两虚、气血亏虚型E2较其他证型偏高(P<0.001),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热毒Dolutegravir临床试验血瘀与风湿热痹证型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3)AMH分布差异:肝肾阴虚型和气血亏虚型AMH较热毒血瘀型偏低(P<0.001),两证型之间AMH水平无明显差异,其余证型之间无明显差异。(4)AFC分布差异:热毒血瘀型AFC水平显著高于肝肾阴虚型(P<0.001),气血亏虚型AFC水平高于肝肾亏虚型(P>0.05)。结论:1.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性激素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雌激素、孕酮、泌乳素有促炎作用,睾酮有抑炎作用,但他们在狼疮发病中的具体机制仍在研究。2.女性SLE患者的卵巢功能较正常女性低下,主要原因可能是疾病损伤和药物影响。3.SLE患者的卵巢功能表现情况与疾病活动相关性不大。4.卵巢功能异常患者出现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肾炎症状更多。5.在中医证型分布上,肝肾阴虚的患者占比最高,热毒血瘀占比最低,不同证型间的年龄与病程分布差异明显。6.FSH和AMH更能反映出SLE患者的卵巢功能情况,而E2会受到疾病干扰,AFC可以作为个体卵巢情况的整体体现,但是作为狼疮这种异质性强且反复发作疾病的评估手段相对缺乏灵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