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合并泌尿系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合并泌尿系感染(UTI)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同时进一步分析系统性红斑狼biomarker panel疮患者合并泌尿系感染的危险因素,以指导临床诊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2年7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270名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泌尿系感染分为感染组(n=135)和非感染组(n=135),针对合并泌尿系感染的SLE患者行尿病原菌培养、药敏试验,了解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比较两组间SLE患者的临床指标差异,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危险因素。结果:在本研究中,感染组与非感染组之间的性别、年龄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累及系统个数及两组间的SLEDAI评分在0-4分(P<0.001)、5-10分(P=0.007)、>10分(P=0.021),均统计学意义。在累及脏器系统中:累及肾脏、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累及血液系统、累及呼吸系统、累及浆膜腔,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感染组的C3、血清白蛋白、血淋巴MG132细胞计数低于非感染组,两组比较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感染组的CRP水平、ESR水平、尿白细胞计数、尿红细胞计数、24小时尿蛋白定量、1周激素累积剂量均高于非感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的血白细胞计数[5.30(3.66,8.45)]与非感染组血白细胞计数[4.81(3.44,7.41)]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留置导尿的SLE患者在感染组的占比为30.4%,在非感染组的占比为1.5%,激素冲击治疗的SLE患者在感染组的占比为14.1%,在非感染组的占比为1.5%,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为SLE初治(P=0.061)及是否使用羟氯喹(P=0.177),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感染组使用免疫抑制剂占比高于非感染组,经检验P=0.030,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感染组中使用环磷酰胺的占比为28.1%,非感染组的占比为11.9%,P=0.001,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C反应蛋白、1周激素selleckchem Nirogacestat累积剂量(中高剂量激素)是SLE患者合并泌尿系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135名SLE合并泌尿系感染患者中124名患者有尿病原菌培养检查结果,共培养出15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占比为62.66%,革兰阳性菌占比为27.85%,真菌占比为3.16%,非典型病原体占比为5.06%,其他病原菌占比为1.27%。在革兰阴性菌中以大肠埃希菌(47.47%)最为常见,其次是肺炎克雷伯杆菌(3.16%);革兰阳性菌中以屎肠球菌(D)群(10.12%)最常见,其次是表皮葡萄球菌(6.96%)。结论:SLE合并泌尿系感染的感染病原菌革兰阴性菌占大多数,其次是革兰阳性菌。在革兰阴性菌中以大肠埃希菌最为常见,其次是肺炎克雷伯杆菌;革兰阳性菌中以屎肠球菌(D)群最常见,其次是表皮葡萄球菌。C反应蛋白水平较高、1周激素累积剂量(中高剂量激素)是SLE患者合并泌尿系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故当临床诊疗中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偏高,且使用较大剂量的激素治疗时,应注意防治泌尿系感染,及时行尿培养病原学检查以指导临床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