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瘟菌MoORP蛋白调控内吞途径和胞质效应子分泌的分子机制研究

氧固醇结合蛋白及氧固醇结合蛋白类似蛋白(OSBP-related protein,ORP)家族(包括酵母的Osh蛋白)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ORP蛋白具有脂质转移活性,可通过在膜接触位点(membrane contact sites,MCS)介导脂质转移或调节脂质修饰酶,来调控囊泡运输、脂质代谢及自噬、胞吞胞吐等多种细胞过程。前期研究发现稻瘟菌编码氧固醇结合蛋白类似蛋白(MoORPs)基因的缺损导致致病力缺陷,生长发育显著下降。分析表明MoORP敲除突变体在内吞作用以及形成活体营养界面复合体(BIC)及胞质效应子分泌和转位等细胞学过程中出现异常。内吞作用在细胞信号传导,细胞极性,细胞膜转运和膜蛋白内化等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影响稻瘟菌的生长发育和致病力。本研究表明,MoORPselleck产品定位在内质网(ER)和质膜(PM)接触位点,将ER蛋白MoScs2及肌球蛋白MoMyo1连接起来,并影响MoMyo1在PM膜上的定位,参与调控内吞途径。向植物细胞内分泌效应子是稻瘟菌致病的关键环节,本研究发现MoORP敲除会形成多个异常BIC,导致Pwl2、Rbf1等胞质效应子分泌和转位缺陷。遗传分析显示这可能是MoORP敲除突变体致病力缺陷的主要原因。敲除MoORP会影响甾醇的分布,并导致SNARE蛋白的异常分布,而这PF-03084014化学结构是否为MoORP参与稻瘟菌侵染过程中BIC形成以及胞质效应子分泌的multi-strain probiotic作用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