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曲病是一种世界性水稻真菌病害,近年来已成为我国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稻曲球是稻曲病的唯一可见症状。稻曲球的形成不Biomass deoxygenation仅影响水Captisol分子量稻的产量,产生的毒素还会降低稻米品质且严重影响着人畜的安全。同时,稻曲球表面的厚垣孢子或菌核是稻曲病初侵染源的主要来源,在稻曲病病害循环中极为重要。因此,研究稻曲球的形成机理对于防治稻曲病具有重要意义。我们研究发现稻曲病菌中一个重要的致病因子——UvGH18.1,其编码一个真菌分泌型几丁质酶。uvgh18.1基因敲除突变体菌株在培养基上能正常生长,也能侵染水稻颖花形成菌丝体,但无法形成成熟稻曲球。用几丁质酶酶活突变的UvGH18.1回补突变体菌株发现,该回补菌株能侵染水稻穗部并形成稻曲球,说明UvGH18.1调控稻曲球的形成不依赖其几丁质酶酶活,我们推测UvGH18.1可能通过靶向寄主代谢通路从而劫持营养供稻曲球形成所需。继而,我们通过免疫沉淀-质谱分析初步筛选到14个与UvGH18.1MK-4827分子量互作的水稻蛋白,下一步将深入研究UvGH18.1与候选互作蛋白的相互作用机制,阐明UvGH18.1调控稻曲球形成的作用机理,为防控稻曲病提供理论依据与新靶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