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实验室诊断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狂犬病是一种致死率几乎为100%的人兽共患病,狂犬病病毒在动物间循环传播且可感染人类,一旦出现临床症状将导致不可逆转的死亡。目前狂犬病的防控重点由保护易感人群转向动物间狂犬病的预防。准确的识别和诊断狂犬病是精准防控的基础,实验室诊断作为狂犬病确诊的”金标准”却未能大规模的实践和应用。为了进一步推广狂犬病实验室诊断相关技术及狂犬疫苗免疫后的效果评价,本次汇报阐明狂犬病疑似患者的样本采集和运输、生物安全管理及实验室检测技术,介绍其生前和死后等不同情况下采用的最佳检测策略,并重点讲述聚合酶direct to consumer genetic testing链式反应(RT-PCR)和直接免疫荧光法(D购买NVP-TNKS656FA)两种病原学相关检测的原理和研究进展,并进一步明确相关方法的应用场景,重点介绍狂犬疫苗免疫后的中和抗体评估手段,即使用快速荧光灶抑制试验(RFFIT)对中和抗体进行定量检测,从方法的原理设计、操作步骤和适用范围进行详细讲解。促进狂犬病相关知识的普及和健康教育,规范狂犬病实验室诊断程序、构建人和动物间的和谐氛围,是防控狂犬病的有效措施。提高狂犬病实验室诊断率和可靠性为2030年实现消除狂犬病提供确认细节可靠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