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织物的微生物腐蚀抑制研究

霉菌在纺织品上生长繁殖,会造成微生物腐蚀现象,影响纺织品的使用,此外还会分泌危害人体健康的微生物毒素。因此本课题从真实霉变的棉织物上,分离纯化出致棉织物霉变霉菌,研究了它们对棉织物的微生物腐蚀现象和腐蚀机理selleck化学,并针对它们的生理生化特征,选取合适的防霉剂赋予棉织物防霉性能,抑制其在棉织物表面的生长,主要内容如下:(1)分离纯化并鉴定霉变棉织物上的霉菌微生物种类。通过平板划线、霉菌形态学观察、超景深显微镜检、PCR扩增测定18S r DNA-ITS序列的方法,对霉变棉织物上提取到的霉变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和鉴定,得到了5种霉菌微生物,分别为黑曲霉、土曲霉、桔青霉、芽枝状枝孢霉和杂色曲霉,其中曲霉属霉菌占比60%,为棉织物致霉的优势菌属。并且5种霉菌都能分泌Telaglenastat酸性物质,使得生长环境的p H值下降,因此为产酸型微生物。其中黑曲霉在PDB液体培养基中生长7天后的p H值为1.66,桔青霉和芽枝状枝孢霉分别为3.79和3.62。(2)研究分离纯化得到的霉菌对棉织物的微生物腐蚀现象和腐蚀机理。将分离纯化后的5种霉菌分别制成孢子液,接种到棉织物上,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及X射线衍射等仪器,分析了霉菌对棉织物的微观形貌和分子结构的影响。通过SEM可以观察到织物表面发生严重的腐蚀,具体表现为纤维表面出现孔洞、原纤散开等现象,且不同的生长环境下,腐蚀发生的程度不同;FT-IR红外光谱图表明接种霉菌的棉纤Medical order entry systems维部分1,4-苷键断裂,纤维出现解聚;XRD结果表明接种5种霉菌的G3组织物试样的结晶度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其中接种芽枝状枝孢霉的棉纤维结晶度下降程度相对较高;接种5种霉菌后的纱线所能承受的载荷均下降,拉伸过程中位移增量变小,断裂强度降低。(3)选取合适的防霉剂赋予棉织物防霉性能。采用K-B抑菌圈法测定山梨酸钾和DM-3015T抗菌剂对5种霉菌的抑菌效果,并通过微量稀释法,分别测定山梨酸钾和DM-3015T抗菌剂对各实验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值,结果表明山梨酸钾和DM-3015T抗菌剂对5种霉菌均有抑制作用,且DM-3015T抗菌剂对5种霉菌的抑菌效果优于山梨酸钾。因此选用DM-3015T抗菌剂,通过浸渍-轧压法对棉织物进行防霉整理,结果表明以60 g/L的浓度对棉织物进行防霉整理时,棉织物对5种霉菌的防霉等级均超过1级,具有良好的防霉性能。经防霉整理后的棉织物,其SEM、EDS和红外光谱结果,均表明DM-3015T抗菌剂被整理到了棉织物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