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除幽门螺杆菌对胃增生性息肉疗效及血清学指标变化分析

[目的]分析根除幽门螺杆菌(Hp)治疗对胃增生性息肉(GHPs)患者疗效及血清学指标变化,并探讨除Hp感染以外息肉产生机制。[方法]收集143例HColforsin临床试验p阳性GHPs患者资料,对临床特点、内镜表现、血清学指标变化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143例患者中113例(79%)患者成功根除Hp,分为根除Hp成功组及根除Hp失败组,2组患者治疗后息肉有反应率分别为84.0%、26.7%(P<0.05),2组息肉平均消退时间、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息肉复发率分别为0%、25.0%(P<0.05)。根除Hp成功患者中治疗后无selleck产品反应者息肉直径大于治疗后有反应者(6.5 mm∶4.5mm,P<0.05),两者年龄、性别、息肉数量大致相仿。治疗后有反应者息肉主要位于胃体、胃窦,治疗后无反应者息肉主要位于胃底贲门,但两者息肉生长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无反应者在根除Hp之前(P<0.05)和之后12个月(P<0.05)G-17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后有反应者。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治疗后有反应者与治疗后无反应者血清PGⅠ和PGⅠ/Ⅱ水平相似。[结论]根除Hp治疗对于Hp阳性GHPs有效,息肉直径小根除治疗效果更好。GHPs患者可Biolistic delivery以联合检测血清G-17与PG水平指导疗效评估。除Hp感染以外,自身免疫性因素可能也与GHPs形成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