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对比普食与免动物蛋白饮食的两组混合型Ig A血管炎患儿的疾病进展及恢复情况,以避免不必要的限制饮食而影响患儿预后、生长发育及心理健康,为临床中混合型Ig A血管炎患儿饮食疗法提供有益参考。方法收集2021年10月至2023年2月期间于我院住院治疗的58例首次确诊为“混合型Ig A血管炎”(兼有腹型和关节型的混合型Ig A血管炎)的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普食组与免动物蛋白饮食组。收集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月)、入院时皮疹、腹痛及关节肿痛出现时长(天)、体重(kg)及身高(cm)(入院第1、6日及出院第4周随访当日)、住院时长(天)、皮疹消退时长(天)、腹痛好转时长(天)、腹痛及关节肿痛消失时长(天)、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入院及出院当日)。两组患儿分别在入院及出院当日用药前采血送检血常规,计算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NLR)、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PLR)值。两组患儿分别于入院第2、5日送检当日清晨中段清洁尿。监测两组患儿随访第2周和第4周的血常规、尿常规及复发次数,记录随访第4周测量的身高和体重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在院时身高(cm)、体重(kg)、住院时长(天)、皮疹消退时长(天)、腹痛好转时长(天)、腹痛及关节肿痛消失时长(天)、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血常规、尿常规;出院时身高(cm)、体重(kg)、血常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随访时的身高(cm)、体重(kg)、复发次数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M(P25,P75)]表示,用非参数检验中的两独立样本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普食组与免动物蛋白饮食组患儿入院时一般资料比较:普食组共28例,占总样本量48%,其中男17例,女11例,平均年龄(89.35±29.55)月。免动物GNE-140蛋白饮食组30例,占总样本量52%,其中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95.90±27.67)月。两组患儿性别(χ~2=0.32,P>0.05)、年龄(t=-0.87,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2.普食组与免动物蛋白饮食组患儿入院时基本病情状况进行比较:两组患儿入院时皮疹出现时长(天)[3.0(2.0,4.0)VS 3.0(2.0,4.0)],入院时腹痛出现时长(天)[2.0(1.0,2.0)VS 2.0(1.0,2.0)],入院时关节肿痛出现时长(天)[1.5(1.0,2.0)VS 2.0(1.0,2.0)]。普食组与免动物蛋白饮食组患儿入院时的基本病情状况:入院时皮疹出现时长(Z=-0.11,P>0.05)、入院时腹痛出现时长(Z=-0.12,P>0.05)、入院时关节肿痛出现时长(Z=-0.28,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3.普食组与免动物蛋白饮食组治疗后临床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长(天)(8.25±2.06 VS 8.26±2.34)、皮疹消退时长(天)(6.89±2.18 VS寻找更多 7.50±1.76)、腹痛好转时长(天)[3.00(2.00,3.00)VS 3.00(3.00,3.25)]、腹痛消失时长(天)[4.00(3.25,5.00)VS 5.00(4.00,5.25)],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住院时长t=-0.43,P>0.05、皮疹消退时长t=0.41,P>0.05、腹痛好转时长Z=-1.59,P>0.05、腹痛消失时长Z=-1.39,P>0.05)。关节肿痛消失时长[3.00(2.00,3.00)VS 3.00(3.00,3.25)],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3,P<0.05),普食组的关节肿痛恢复天数短于免动物蛋白饮食组。4.普食组与免动物蛋白饮食组入院与出院血常规(NLR与PLR)比较:两组患儿入院血常规NLR[1.84(1.18,3.54)VS 1.75(1.33,2.99)]、PLR[105.92(83.50,158.98)VS 99.27(77.91,127.10)];两组患儿出院血常规NLR[1.40(0.81,2.54)VS1.14(0.72,2.18)]、PLR[(109.86±44.32)VS(99.84±33.9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入院血常规NLR Z=-0.01,P>0.05、PLR Z=-1.05,P>0.05,出院血常规NLR Z=-0.66,P>0.05、PLR t=0.97,P>0.05)。5.普食组与免动物蛋白饮食组入院6日与出院4周身高、体重的增长值比较:两组患儿入院6日身高增长值(cm)[0.1(0.1,0.2)VS 0.1(0.1,0.2)]、两组患儿出院4周身高增长值(cm)[0.4(0.3,0.5)VS 0.4(0.3,0.5)],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入院6日身高增长值Z=-0.68,P>0.05、出院4周身高增长值Z=-0.82,P>0.05)。两组患儿入院6日体重增长值(kg)(-0.02±0.15 VS-0.11±0.16)、出院4周体重增长值(kg)(0.23±0.14 VS 0.04±0.14)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入院6日体重增长值t=2.18,P<0.05、出院4周体重增长值t=5.09,P<0.05)。普食组入院6日与出院4周体重的增长值高于免动物蛋白饮食组。6.普食组与免动物蛋白饮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比较:两组患儿入院当日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50.64±5.20 VS 51.23±5.1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t=-0.83,P>0.05);两组均数评分均处于轻度焦虑评分(50-59分)范畴。两组患儿出院当日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38.39±3.71 VS 41.10±4.52),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0.37,P<0.05);两组均数评分均处于正常评分,但免动物蛋白饮食组患儿焦虑量表评分高于普食组。7.在混合型Ig A血管炎患儿出院4周随访的过程中,普食组有1例存在皮疹复发情况,复发率为3.57%,其血常规及尿常规均无异常。免动物蛋白饮食组有2例存在皮疹复发情况,复发率为6.67%,其血常规及尿常规均无异常。将普食组与免genetic overlap动物蛋白饮食组患儿皮疹复发率进行比较,χ~2=0.00,P>0.05,两组患儿皮疹复发率差别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普食与免动物蛋白饮食对混合型Ig A血管炎患儿的住院时长、皮疹消退时长、腹痛好转时长、腹痛消失时长、出院血常规NLR及PLR、入院6日及出院4周身高增长值等指标无明显影响。2.普食相对于免动物蛋白饮食来说,更有利于混合型Ig A血管炎患儿关节肿痛恢复。3.短期内(4周内)普食与免动物蛋白饮食对患儿体重增长有影响,普食更有利于混合型Ig A血管炎患儿体重增长。4.无论急性期还是恢复期,限制饮食患儿更容易产生焦虑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