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目的:乳腺癌是最常被诊断的癌症,也是全世界女性癌症患者的首要死因。由于诊断技术和抗癌治疗的进步,乳腺癌患者现在的寿命更长,对生活质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乳腺癌术后慢性疼痛(chronic post-surgical pain,CPSP)是乳腺癌治疗的常见并发症,且往往经年难愈,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和工作信心。传统治疗方法常常会加剧乳腺癌CPSP患者的STING抑制剂疼痛和功能障碍等,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有必要进行替代疗法的探索研究。运动疗法作为一种较为有效、副作用小、简便且经济的替代疗法,被国际上广泛应用于乳腺癌术后持续性疼痛的临床治疗中。相较于其他常用的运动形式,普拉提运动可能对乳腺癌CPSP有更好的改善效果,且具有安全效应和长期效应。这其中的中枢机制尚不明确,但对患者情绪动机、学习记忆和奖赏功能相关脑区的静息态功能连接(rsFC)的改善可能是原因之一。当前,关于普拉提等乳腺癌CPSP常用运动疗法镇痛有效性的中枢机制研究尚显匮乏,现有研究多以临床量表为干预的主要结果指标,存在样本量小、个体主观性强、效应量小、干预时间短、干预剂量小等局限性,导致乳腺癌CPSP常用运动疗法镇痛有效性的证据等级不足。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 septi,NAc)是皮层-边缘系统和奖赏通路中的关键核团之一,参与调节疼痛、情绪、认知、记忆等脑区之间的信息传递。目前研究发现,包括NAc在内的皮层-边缘系统和奖赏通路在慢性疼痛形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普拉提运动或许可以通过改变这些脑区之间的激活情况和信息交流进而缓解慢性疼痛。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技术,以双侧NAc为种子点(ROI),观察普拉提运动对乳腺癌术后慢性患者的疼痛、功能和rsFC的改善效果,探究普拉提运动缓解乳腺癌CPSP的中枢机制,并为其作为替代疗法提供循证支持。研究方法:(1)受试者和干预方法:本研究采用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在上海市各大医院招募术后3个月及以上的乳腺癌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70名符合纳入标准的乳腺癌CPSP患者根据BMI进行分层,以1:1随机分为两组,普拉提组(n=35)进行为期12周的普拉提运动课程干预,对照组(n=35)仅健康宣教,在干预前后和随访时分别用肩关节活动度(ROM)、简明疼痛量表(Brief Pain Inventory,BPI)、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ancer Therapy-Breast,FACT-B)、繁体中文版抑郁-焦虑-压力量表(DepresGenetic susceptibilitysion, Anxiety, and Stress Scale-21-item version,DASS-21)和rs-fMRI技术进行数据收集和图像采集,同时以双侧NAc为种子点,探究普拉提运动对乳腺癌CPSP患者的rsFC、疼痛、功能等方面的改善效果。(2)统计方法:计算两组的肩关节ROM、BPI、FACT-B和DASS-21中每个变量的差值,并用配对t检验进行比较。对参与者的人口统计学和行为学特征使用SPSS24.0进行了描述性统计计算。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均采用双侧检验,统计学水平差异规定为p<0.05。静息状态f MRI数据的预处理和FC分析使用MATLAB进行,采用种子点到体素的方法进行整体水平的功能连接分析。将种子点(双侧NAc)和其他脑区的时间序列之间的相关系数组合成单独的FC图,将相关系数进行Fisher's r to z变换,以Z值代表功能连接系数。采用双样本t检验比较双侧NAc与全脑体素FC的组间差异。规定体素水平p<0.005、簇水平FDR校正p<0.05作为阈值。研究结果:(1)临床评估结果:年龄、体重指数、量表基线等临床特征没有组间差异。与对照组相比,普拉提组在干预12周后肩部ROM显著提高、BPI分数显著降低、FACT-B分数提高、DASS-21分数降低,且在随访阶段仍具有这种趋势。(2)静息态脑功能连接结果Baf-A1化学结构:以双侧NAc为感兴趣区,与对照组相比,预期普拉提组的乳腺癌CPSP患者FC升高的脑区主要为左侧背外侧前额叶(DLPFC)、左侧喙部前扣带回(r ACC)、左侧次级感觉区(S2)、左侧角回(angular gyrus)和腹侧被盖区(VTA)等;与对照组相比,普拉提组乳腺癌CPSP患者FC降低的脑区主要包括左侧前扣带回(ACC)、杏仁核(Amy)、海马体(Hip)和岛叶(IC)等。(3)相较对照组的乳腺癌CPSP患者,普拉提组升高的FC的平均Z值经过FDR校正后与BPI分值显著负相关、与FACT-B分值呈正相关,减弱的FC平均Z值则与DASS量表呈显著正相关。研究结论:通过rs-fMRI技术发现,相较于对照组,12周的普拉提运动能够显著改善乳腺癌CPSP患者的边缘-皮层系统、默认网络(DMN)和脑干的rsFC、疼痛、功能障碍、情绪认知问题和生活质量,且rsFC变化与临床量表结果相关。因此建议临床上将普拉提运动作为乳腺癌CPSP患者的替代疗法,可以使用rs-fMRI技术进一步研究运动疗法改善乳腺癌CPSP的中枢机制。本研究遵循最新的美国运动医学会(ACSM)癌症运动指南建议,是一项较早期干预、长期、中等样本量、监督下、较高干预强度的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弥补了过往研究的局限性。未来还需为乳腺癌CPSP运动处方的制定进行更多精细化、标准化研究,并且可能存在新兴的替代疗法值得与普拉提开展疗效对比。乳腺癌CPSP应当通过全科综合进行康复治疗,关注ICF框架下的多种问题,未来可以考虑研究运动疗法联合其他学科治疗方式的干预效果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