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比较两种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s)对口服降糖药未控制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特色医学中心GSK2118436供应商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利拉鲁肽组(n=53)和利司那肽组(n=53)。利拉鲁肽组在服用原来降糖药同时,给予利拉鲁肽注射液皮下注射,利司那肽组在服用原来降糖药同时,给予利司那肽注射液皮下注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生化指标变化及血糖达标率、血压、体重指数、腰围变化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3个月后,两组空腹状态下的血糖值(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2 h的血糖值(2 h PG)水平相比治疗前均降低,空腹C肽、餐后2 h C肽水平相比治疗前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利拉鲁肽组FPG、HbA1c水平分别为(6.05±1.02) mmol/L、(6.19±1.10)%,均低于利司那肽组[(6.54±1.14) mmol/L、(6.84±1.23)%],2 hPG水平为(IACS-010759分子式8.09±2.03) mmol/L,高于利司那肽组[(7.23±1.74) 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利拉鲁肽组空腹C肽、餐后2 h C肽水平高于利司那肽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拉鲁肽组血糖达标率为90.57%,高于利司那肽组(75.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血压、体重指数和腰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tick-borne infections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口服降糖药未控制的2型糖尿病患者,利拉鲁肽可更有效降低FPG和HbA1c,利司那肽可更有效降低2 h PG,两种GLP-1RAs均具有长期耐受性,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