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通过调查慢性伤口患者疾病心理社会适应水平现状,分析影响慢性伤口患者疾病心理社会适应水平的因素,帮助临床护理人员预测慢性伤口患者的心理社会适应水平,识别相关高危人群,利用资源制定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为进一步发展慢性伤口护理和管理的有效干预措施提出更全面的理论基础。方法:采取便利抽样的方法,选择于2021年7月~2022年12月对在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慢性伤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压疮愈合计分量表(PUSH)、疾病心理社会适应量表(PAIS-SR)、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抑郁-焦虑-压力量表(DASS-21)对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慢性伤口患者进行调查。利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Nervous and immune system communication使用SPSS25.0、Graphpad Prism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及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单因素分析中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方差不齐时采用非参数检验,采用Bonferroni法进行两两比较;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1本次研究实际调查问卷230份,剔除无效问卷13份,最终有效问卷为217份,有效回收率为94.34%。本次研究中慢性伤口患者心理社会适应水平得分范围为11~103分,平均得分为(55.33±21.24)分,条目均分为(1.26±0.48)分。各维度条目均分由高到低依次是工作能力(1.56±0.72)分、娱乐情况(1.37±0.74)分、卫生保健(1.36selleck激酶抑制剂±0.54)分、心理状况(1.32±0.61)分、性能力(1.24±0.79)分、家庭关系(1.05±0.48)分、交流情况(0.83±0.38)分。2影响慢性伤口患者心理社会适应水平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慢性伤口患者心理社会适应总分在年龄、配偶情况、BMI指数、学历、职业、家庭人均月收入、饮酒史、伤口类型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皮尔逊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NAS评分、主观支持维度、客观支持维度、支持利用度维度与慢性伤口患者心理社会适应得分呈负相关;PUSH评分、抑郁、焦虑以及压力与慢性伤口患者心理社会适应得分呈正相关。皮尔逊相关系数r的绝对值范围为0.确认细节228~0.654。4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抑郁情绪、PUSH评分、配偶、每周运动天数、主观支持、伤口类型、家庭人均月收入、饮酒史、NAS评分、支持利用度是慢性伤口患者心理社会适应水平的影响因素,共解释慢性伤口患者心理社会适应水平变异的73.5%。结论:1慢性伤口患者疾病心理社会适应水平处于中差水平,慢性伤口疾病心理社会适应水平亟待改善。2慢性伤口患者心理社会适应的主要影响因素为配偶、家庭人均月收入、运动情况、饮酒史、伤口类型、疼痛程度、伤口愈合程度、伤口类型、抑郁情绪、社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