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国内外研究人员对儿茶酚胺类物质的研究越来越多,究其原因,主要是儿茶酚胺类物质作为人体内一类非常重要的神经递质,对于机体的正常运动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儿茶酚胺类物质是由儿茶酚核(带有两个邻位羟基的苯环)和一个侧链氨基组成,它主要包括多巴胺(DA)、左旋多巴(L-DOPA)、肾上腺素(AD或E)、去甲肾上腺素(NA或NE)及相关衍生物等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儿茶酚胺在人体内主要充当神经递质,起到调节机体生理功能、传递生理信号的作用。如今发病率日益升高的帕金森氏症被许多研究证实与体内多巴胺类的神经递质的含量有密切关联。帕金森氏症的主要致病原因是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形死亡,这一过程主要与神经黑色素的形成有关。多巴胺在人体内会经过氧化环化反应,形成5,6-二羟基吲哚,之后再进行氧化聚合等系列反应形成神经黑色素,因此对儿茶酚胺类物质的环化反应展开深入研究有利于揭示神经黑色素的形成机制,也有助于破解帕金森疾病的发病原因,对其后续的CB-839作用治疗及预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许多学者对儿茶酚胺相关研究采用了光谱、色谱等方法。但由于儿茶酚胺与环化产物的吸收波长会出现在不同的波段,因此,不利于相关研究的同时开展。针对儿茶酚胺都具有电化学活性,且对应的环化产物也具备电化学活性,因此,采用电化学方法进行研究就非常高效且操作简单。综上,本实验重点采用循环伏安技术对儿茶酚与三种儿茶酚胺类物质的行为展开研究。通过设置不同的pH条件,观察发现中性和碱性条件下环化峰的峰电流更大,即较大的pH更有利于环化反应的发生,因为此时更有利于邻苯醌侧链氨基的去质子化。之后又改变了缓冲液的浓度,经过实验发现缓冲液的缓冲能力较强时,会促进环化。而缓冲能力对三种儿茶酚胺中的肾上腺素的影响最大。根据此结论,可以通Medical ontologies过控制体内的缓冲物质影响环化,进而影响神经黑色素的合成,从而为帕金森的防治提供指导。除此之外,实验时的扫描速度也会影响环化的程度,扫速较大时,环化发生时间短,不利于环化。因此,今后在利用循环伏安法对环化进行研究时应注重扫速对结果的影响。同时,鉴于扫速的影响,可以灵活的改变实验条件来实现对实验结果的调控。除了上述因素外,一些具有生理活性的物质也会影响儿茶酚胺的环化程度。比如半胱氨酸和抗坏血酸。经过实验观察到,随着半胱氨酸和抗坏血酸的加入,原本的环化峰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虽然这两种物质的存在都会抑制环化,但是它们是通过两种不同机制来介入并影响环化进程的。半胱胺酸作为一种亲核试剂进攻含缺电子环的醌,进而发生分子间的亲核加成。该反应与分子内的环化反应相互竞争,因此环化反应受到了一定的抑制。而抗坏血酸则是因为它具有还原性,其还原电位低于醌,因此能够还原相应的醌,故环化反应物被消耗,环化反应无法NSC125066采购进行。综合以上,通过一系列实验探究了不同因素对环化反应的影响机理,利用以上结论可以为神经黑色素的合成提供指导,为今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