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骨巨细胞瘤Medical implications起源于骨髓结缔组织的间充质细胞,因含有巨细胞而得名。自发性的骨巨细胞瘤罕见于啮齿类动物,相关文献报道极少。本文目的在于报道一例Wistar大鼠自发性的恶性骨巨细胞瘤并描述它的特征,为药物毒性病理学诊断提供参考。材料和方法该病例来自于一项2年致癌性试验对照组雄性Wistar大鼠。在试验第583天,动物由于总体状况不佳,被安乐死并进行解剖观察。按照SOP要求,对其全身组织脏器更多及肉眼观察异常组织取材,固定于10%的中性缓冲福尔马林溶液中,经过脱水、石蜡包埋、切片以及苏木精伊红(HE)染色。对骨组织肿块制备白片,进行波形蛋白(Vimentin)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合显微镜下检查进行病理分析。结果大体剖检时,在左侧肱骨远端干骺端发现一个肿块,大小约为3.0 cm×3.0 cm×2.5 cm,表面皮肤破损,全身其他脏器未见明显异常。组织病理学检查,肿块组织内可见大量的破骨细胞样多核巨细胞和单核基质细胞样肿瘤细胞,呈浸润性生长。破骨细胞样多核巨细胞体积较大,细胞质呈嗜酸性,细胞核数量众多,从数个至数十个,核分裂象未见;单核基质细胞样肿瘤细胞呈梭形或卵圆形,细胞质呈淡嗜酸性,有较为浓染的细胞核。部分单核肿瘤细胞可见核分裂象。肿块中未见明显的骨样组织形成。免疫组化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多核巨细胞和单核肿瘤细胞均可见波形蛋白阳性信号,未见α-SMA阳性PS-341生产商信号。骨巨细胞瘤需与异物肉芽肿相鉴别,异物肉芽肿内可见异物多核巨细胞、炎症细胞及纤维组织,属于炎症反应。结论根据解剖位置和非常典型的组织学特征,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本病例诊断为自发性的恶性的骨巨细胞瘤。也是导致该动物死亡的原因。这是Wistar大鼠自发性的恶性骨巨细胞瘤的首次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