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沉香治疗胃溃疡的作用机制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结合动物体内实验探讨沉香治疗胃溃疡的作用机制。方法 (1)通过TCMSP数据库检索并筛选沉香的活性成分及其潜在作用靶点;通过OMIM数据库、GeneCard数据库检索胃溃疡的疾病相关靶点;通过Venny平台对沉香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与胃溃疡的重要疾病靶点取交集,获得沉香治疗胃溃疡的关键靶点(共同靶点);采用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沉香治疗胃溃疡的“药物-活性成分-关键靶点”网络,分析关键活性成分;将共同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PPI)网络,筛选核心靶点;将共同靶点导入DAVID数据库进行GO功能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AutoDock软件对关键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2)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奥美拉唑,0.2 g·kg~(-1))及沉香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0.1、0.3、0.9 g·kg~(-1)),每组7只;灌胃给药(10 mL·kg~(-1)),每天1次foot biomechancis,连续7 d;末次给药1 h后,大鼠灌胃给予无水乙醇(5 mL·kg~(-1))复制急性胃黏膜损伤模型。计算大鼠溃疡指数及BIBW2992试剂溃疡抑制率;采用HE染色法观察大鼠胃组织病理学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胃组织相关蛋白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组织中Bcl-2、Bax、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 (1)筛选出沉香活性成分9个,预测得到活性成分作用靶点173个,胃溃疡疾病相关靶点1 297个;得到交集靶点(共同靶点)110个,即沉香治疗胃溃疡的关键靶点。关键活性成分包括槲皮素、β谷甾醇、6,7-二甲氧基-2-(2-苯乙基)色酮、6,7-二甲氧基-2-[2-(4-甲氧基苯基)乙基]色原酮、波尔定碱等;AKT1、TP53、IL6、VEVX-445浓度GFA、JUN、TNF、CASP3、MYC、PTGS2、MAPK1等可能是沉香治疗胃溃疡的核心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580个生物学过程条目、51个细胞组分条目、101个分子功能条目;KEGG富集共得到110条信号通路,主要涉及癌症通路、TNF信号通路、乙型肝炎通路。6,7-二甲氧基-2-(2-苯乙基)色酮与AKT1、TP53、IL6有较强的结合性,β谷甾醇与AKT1、VEGFA有较强的结合性。(2)与模型组比较,沉香提取物各剂量组大鼠胃黏膜组织的出血点明显减少,溃疡和糜烂程度降低,溃疡指数均显著降低(P<0.01);沉香提取物低、中、高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