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杨楠教授治疗3-4期慢性肾脏病经验总结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版本),对收集到的200例导师杨楠教授治疗3-4期慢性肾脏病患者的门诊病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导师治疗3-4期慢性肾脏病的用药规律及临床经验,为临床治疗慢性肾脏病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通过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第一临床医院门诊系统及平时跟诊笔记、拍照记录等方式,收集200例符合条件的导师在2020年6月-2022年6月治疗3-4期慢性肾脏病患者病历,将患者病历信息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版本),应用数PLX3397研究购买据挖掘技术,对病历中方药用药规律等进行总结。结果:对收集到的200例病历中患者的性别、年龄进行分析,得到的结果为:男性患者为108位,女性患者为92位。年龄最小为26岁,最大为70岁,其中人数最Mirdametinib抑制剂多的年龄层为50-59岁。证型统计结果为是脾肾阳虚证数量最多。对Biomathematical model收录的病历中所有处方进行分析,总结每味药的使用频次,得出使用频次最高的前10位药分别为黄芪、白术、茯苓、干姜、泽泻、山药、山茱萸、桂枝、陈皮、甘草,药物的四气统计结果最多为温性,五味统计结果最多为甘味,药物关联规律结果得出使用最多的药物组合为黄芪、白术,最后分析得出7首新方。结论:导师治疗的3-4期慢性肾脏病患者中最常见的证型为脾肾阳虚型,故临床经常使用黄芪、干姜、山茱萸等温性药物。导师认为CKD产生的根本原因为脾、肾亏损,故多使用补益脾肾药物。肾为脏腑阴阳之本,肾脏受损,则其它脏腑也被影响,易生实邪,故治疗原则以补虚为主,固本培元,同时根据患者兼有不同邪实表现,补虚的同时针对邪实选取相应治疗药物,整体虚实同治,标本兼顾。治疗上,导师擅长结合六经辨证选用经方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