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氯化碳诱导慢性肝损伤模型小鼠的转录组学分析

为了研究小鼠慢性肝损伤发病过程中肝脏组织转录组学变化规律,试验将40只ICR小鼠随机均分为肝纤维化正常对照组(A-C组)、肝纤维化模型组(A-M组)、肝硬化正常对照组(B-C组)和肝硬化模型组(B-M组),其中A-M组和B-M组分别用四氯化碳(StaurosporineCCl_4)+橄榄油溶液连续灌胃7周和11周,A-C组和B-C组分别连续灌胃等量的橄榄油7周和11周,试验结束后采集小鼠血液,测定天冬氨酸氨基biological barrier permeation转移酶(AS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并取肝脏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对转录组学分析存在显著差异的基因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与A-C组小鼠相比,A-M组AST与ALT活性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从肝脏组织中共检测到了1 109个差异基因,其中有956个上调基因,153个下调基因;与B-C组小鼠相比,B-M组AST与ALT活性均极显著升高(P<0.01),从肝脏组织中检测到509个差异基因,其中397个上调基因,112个下调基因;与B-M组相比,A-M组肝脏组织中检测到70个差异基因,其中有41个基因上调和29个基因下调。A-M组和B-M组共有差异表达基因118个。慢性肝损伤涉及细胞外基质(ECM)受体相互作用、脂肪酸延伸率、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脂肪细胞脂解的调控等通路;A-M组Liproxstatin-1配制与A-C组及B-M组与B-C组相比,CD147和MMP-2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下调(P<0.05或P<0.01),TIMP-2基因相对表达量极显著上调(P<0.01)。说明CCl_4诱导小鼠慢性肝损伤与ECM受体相互作用、脂肪酸代谢的调控等通路有关,CD147、MMP-2、TIMP-2基因是其中的关键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