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影响单采血小板采集treacle ribosome biogenesis factor 1过程中失败的原因。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初筛合格的单采血小板献血者157 544人,收集单采血小板采集失败的献血者资料并进行分类统计,对不同性别、年龄、献血次数的献血者单采血小板采集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157 544人单采血小板献血者采集失败407人,失败率为0.26%;失败原因包括献血反应(29.7%)、乳糜血(24.3%)、血管因素(16.5%)、耗材机器因素(13.8%)、血小板冲红(6.6%)、血小板聚集(5.7%)、血浆颜色异常(3.4%)。女性献血者的单采血小板失败率明显高于男性(0.68%比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女性因献血反应和血管因素导致的采集失败率明显高于男性(0.34%比0.05%,0.18%比0.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年龄组间的单采血小板失败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18~25岁组更容易因献血反应(0.16%)和血管因素(0.08%)导致采集失败(P<0.00点击此处1),26~35岁组(0.08%)和36~45岁组(0.08%)因乳糜血导致的失败率高于其他年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4)。初次献血者的单采血小板失败率明显高于献血≥2次者(1.04%比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献血反应(0.61%)和血管因素(0.23%)是导致初次献血者献JQ1抑制剂血失败的主要影响因素。单采血小板采集失败后有45.2%的献血者选择再次献血,并成功采集。结论 在单采血小板采集过程中,导致血小板采集失败的原因与性别、年龄和献血次数均有关。应加强献血者的管理和工作人员的培训,优化单采血小板采集策略,减少单采血小板报废,提高血小板采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