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脑龄(brain age)是根据大脑中主要结构的解剖特征来划分的大脑年龄。在与实际年龄相关的阿尔兹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中,脑龄是用于早期诊断的重要生物标记物;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可能与大脑解剖结构偏离正常和脑萎缩有关。目前,虽然有许多不同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被用于评估人类大脑随年龄增长的变化,但在不同脑龄人群中针对特定脑区MRI研究则进展缓慢,尚没有得出明确的参考值范围。【目的】:拟采用最新的集成磁共振成像(synthet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Sy MRI)技术,获取正常成人各年龄段大脑的影像数据,划定重点脑区的T1弛豫时间、T2弛豫时间和质子密度(proton density,PD)的参考值区间;评价脑老化过程中不同脑区弛豫值的变化,并构建脑老化预测模型。我们将拓展Sy MRI技术应用范Taurine价格围,首次在极短扫描时间(3 min)内获取多个重要脑区的精确数据,对了解不同年龄段的脑发育状况、早期诊断神经退行性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我们从社区和大学招募了1000名志愿者(≥18岁),经排除标准筛选后最终纳入受试者943例。所有受试者都在我们的研究中心接受了Sy MRI检查,时间自2020年9月至2021年10月。本研究由云南省肿瘤医院伦理委员会审定(伦理审批号:KYCS2021262)。所有参与者都被告知了试验的内容和方法,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1、按研究设计划定年龄段后,在不同受试者中对选定的感兴趣脑区进行定量测量:由同一观察者选定并测量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的组织值(T1、T2和PD值)。具体如下:ROI手动放置在以下17个位置,在T1加权图像中包括小脑半球皮质、脑桥、杏仁核、海马头、海马尾、颞叶、枕叶、额叶、尾状核、豆状核、背侧丘脑、半卵圆中心、顶叶、中央前回和中央后回;在T2加权反转恢复序列图像上定位黑质和红核。每次均采取双侧大脑半球及小脑半球对称性测量,取其平均值作为各个感兴趣脑区的最终测量值。2、分析脑组织弛豫值与年龄、脑组织弛豫值与性别的关系。按数据分布特征,受试者脑组织弛豫值数据集被分为两个组:<60岁和≥60岁。对两组数据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相关因素的权重筛选出变量,建立了脑龄预测模型。【结果】:943名受试者年龄20岁-85岁,男性357名,女性586名。按年龄分为6组:20-30岁组350人,30-40岁组70人,40-50岁组110人,50-60岁组170人,60-70岁组132人,≥70岁组111人。观察者两次purine biosynthesis测量同一脑区的组织弛豫值,保留了较好的一致性(ICC>0.75)。我们得出了不同年龄段、不同脑区的特定参考值区间,并发现同一年龄段、不同性别的脑组织弛豫值存在差异。对年龄和脑弛豫值的分析中,脑弛豫值与年龄相关性较高脑区分别是半卵圆中心的T1值及PD值,尾状核与豆状核的T2值。同时,半卵圆中心的T1及PD值随年龄增加而增加,而尾状核和豆状核的T2值则随年龄增加而减少。最后,我们构建了7个具有较高灵敏度和特异度的脑龄预测模型,其中T1、T2和PD值联合模型的预测效果最好。训练集曲线下面积、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0.959(95%可信区间:0.Emricasan945-0.974)、91.51%和89.36%。在验证集中,上述指标分别为0.916(95%CI:0.882-0.951)、89.24%和80.33%。【结论】:本研究提供了不同年龄段健康成人中不同脑区T1、T2和PD值的参考值范围;大脑某些区域的弛豫值在不同性别间存在差异,这有助于为脑部疾病提供新的诊断思路。基于集成磁共振技术的脑龄模型有助于测定脑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