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分析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近十年住院儿童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临床资料,探讨该病的临床特点、治疗效果及危险因素,为降低感染率、有效预防和治疗儿童Hp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完善进行Hp相关检测的528例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以明确是否为Hp感染,根据Hp诊断标准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将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胃镜下表现等进行组间比较,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分层赋值,noninvasive programmed stimulation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危险因素分析。感染组患儿均行Hp根除治疗,根据停药1月后复查13C-尿素呼气试验结果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对比不同治疗方BLZ945试剂法根除率,为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Hp感染患儿预防及治疗对策提供依据。结果1.一般资料:本研究中感染组患儿占比41.9%(221/528)。13-14岁儿童感染率最高,占比44.9%,各年龄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11,P=0.222)。男性患儿(χ~2=6.622,P=0.010)、来源地为农村(χ~2=4.856,P=0.028)、存在胃病家族史(χ~2=5.919,P=0.015)、家庭常居人数>3人(χ~2=5.6PF-02341066浓度99,P=0.017)、饭前不洗手(χ~2=11.537,P=0.001)的儿童Hp感染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多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有胃病家族史(OR=4.961,95%CI:1.037-23.729,P=0.045)是儿童Hp感染的危险因素,饭前洗手(OR=0.128,95%CI:0.028-0.589,P=0.008)是儿童Hp感染的保护因素。3.临床表现:以腹痛为主要症状的患儿Hp感染率为59.0%,恶心和(或)呕吐为主要症状的患儿Hp感染率为30.5%。以腹痛为主要症状的患儿Hp感染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差异(χ~2=5.186,P=0.063),其他不同症状之间Hp感染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4.实验室检查:Hp感染患儿共221例。胃镜下表现为消化性溃疡其Hp检出率最高(72.5%),明显高于胃镜下非消化性溃疡其他表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85,P=0.041)。5.治疗与转归:本研究中Hp有效根除率占比79.4%,其中三联疗法根除率为78.0%,四联疗法根除率为85.0%。结论1.近年来儿童Hp感染率总体呈上升趋势,男童发病率高于女童,农村地区发病率高于城镇地区。2.儿童Hp感染症状以腹痛为主,Hp感染与腹痛两者之间存在密切相关性。3.饭前洗手是儿童Hp感染的保护因素,有胃病家族史是儿童Hp感染的危险因素。4.在根除Hp感染治疗中,四联疗法根除率高,与此同时向家属进行科学宣教,督促患儿按期规律服药,提高服药依从性对于根除Hp也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