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血压人群中残余胆固醇与动脉硬化的关系

目的:高血压、血脂代谢异常及动脉硬化均是导致心血管事件发生的E7080试剂重要危险因素。肱踝脉波速度(ba PWV)被认为可以用来测量动脉僵硬度并进一步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我们的研究旨在高血压患者这一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高危人群中探讨残余胆固醇(RC)与动脉硬化的关系,并进一步探索其中是否具有潜在的效应修饰因素。方法:这项多中心的横断面研究共纳入18152名中国成年高血压患者。RC作为本研究的自变量采用马丁-霍普金斯方法计算所得,即RC=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我们Ocular genetics在多元逻辑回归模型中调整了潜在的混杂因素,以检验RC与动脉硬化的关系。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RC、收缩压(SBP)和ba PWV之间的相关性。此外,我们还在研究中使用中介效应分析模型以具体评估SBP在RC与动脉硬化的关系所起到的中介效应占比。结果:在18152名研究参与者中,RC<0.78mmol/L的参与者男性占比为50.0%,平均年龄为59.6(9.6)岁。RC≥0.78mmol/L的参与者男性占比为40.1%,平均年龄为60.4(9.4)岁。RC<0.78mmol/L的参与者ba PWV测量的平均值小于RC≥0.78mmol/L的参与者(P<0.001)。RC水平升高与动脉硬化风险增加呈显著正相关(OR=1.31;95%CI:1.14,1.50)。这种正相关关系在SBP≥140mm Hg的高血压人群中同样存在(OR=1.45;95%CI:1.21,1.70),而在SBP<140mm Hg的人群中RC与动脉硬化的关系似乎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OR=1.11;95%CI:0.86,1.43)。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RC每增加1个单位,ba PWV增加37.92cm/s,SBP增加1.18mm Hg。SBP每增加1个单位,ba PWV增加6.66cm/s。中selleck NMR介效应分析结果显示SBP在RC与动脉硬化的关系所起到的中介效应占比为21.54%。结论:我们的研究表明在中国成年高血压人群尤其是血压控制欠佳的高血压人群中,RC水平的升高与动脉硬化风险增加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独立于其他传统的脂质指标,RC是高血压患者发生动脉硬化风险的预测因子。SBP在RC与动脉硬化的关系中起到了一定的中介作用,但这一中介作用占比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