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液体复苏对失血性休克兔微循环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不同类型液体复苏对失血性休克兔肠系膜微循环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从兔颈总动脉处放血使平均动脉压较基础值下bioelectric signaling降40%,建立失血性休克模型。随机分成实验对照组、生理盐水组、乳酸林格组、醋酸林格组、羟乙基淀粉组以及琥珀酰明胶组,每组8只。肠系膜微循环用微循环观测仪监测。记录放血前(T_0)、失血性休克时(T_1)、液体复苏开始时(T_2)、液体复苏完成时(T_3)、实验结束时(T_4)各组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微循环灌注血管比例(PPV)和微血管血流指数(MFI)Alpelisib纯度;测定T_0、T_2、T_4时刻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和乳Empagliflozin研究购买酸(Lac)含量。结果 乳酸林格组与羟乙基淀粉组的T_3时刻MA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除外琥珀酰明胶组,羟乙基淀粉组在T_4时刻的MAP高于其他组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_4时刻实验对照组与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除外琥珀酰明胶组,T4时刻羟乙基淀粉组和琥珀酰明胶组的PPV及MFI均高于生理盐水组、乳酸林格组、醋酸林格组(P <0.05),T_4时刻羟乙基淀粉组乳酸值最低,与乳酸林格组、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_4时刻,各组与实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各组TNF-α及IL-1在T_0、T_2、T_4时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羟乙基淀粉液和琥珀酰明胶液可以改善失血性休克兔的微循环,但不能改善失血性休克兔的炎性因子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