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段中性粒细胞比淋巴细胞比值对机械取栓术后临床结果的预测作用

背景与目的:在我国脑卒中是第一大致死及致残原因,其中缺血性脑卒中更是占到了其中的70%的比例。目前缺血性卒中的治疗方案主要有静脉溶栓治疗和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近些年来血管内治疗逐渐发展,医院开展率大幅提升,然而在血管内治疗后仍存在如术后出血性转化或并发恶性脑水肿等临床结果,对患者疾病的转归造成极大影响。因此探究预测相关临床结果的生物标志物,并在早期做好预防及时处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既往也有相关国内外研究探究了中性粒比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与临床结果的关系。然而先前的研究大多集中在静脉溶栓治疗,而对于血管内治疗(Endovascular Treatment,EVT)机械取栓的研究则较少,且大多只关注入院时段NLR,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时段中性粒细胞NSC 127716/淋巴细胞比值对机械取栓术后临床结果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10月-2022年4月期间在泰州市人民医院住院的直接行机械取栓术或桥接取栓的前循环闭塞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68例,于急诊行头颅CTA+CTP检查,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患者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计数,计算入院时段NLR记录为NLR0,进行机械取栓术治疗,收集计算术后各时段NLR,术后24小时内NLR记录为NLR1,7天内可获得最大值NLR记录为NLR2。术后影像判断相关临床结果如术后出血转化及恶Bio-based biodegradable plastics性脑水肿,通过90天电话随访判断患者预后。采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究影响预后的潜在不良因素,并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urve,ROC)分析不同时段NLR对预后的预测价值。其次通过ROC曲线分析NLR0,NLR1对出血转化及恶性脑水肿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68例,其中预后不良者95例(56.5%),单因素分析P<0.05者纳入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中,通过构建两种模型NLR1www.selleck.cn/products/elexacaftor,NLR2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模型1显示第3个百分位数NLR1(OR=3.279,95%CI:1.158-9.286),是第一个百分位数NLR1预后不良率的近似3.3倍.模型二显示第三个百分位数NLR2(OR=8.881,95%CI:2.80-28.16)是第1个百分位数NLR2预后不良率的近似8倍。两种模型还得出恶性脑水肿的发生,NIHSS评分的增高,以及较差的侧枝循环是导致预后不良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不同时段NLR的ROC曲线对预后分析,NLR1取最佳截断值NLR1=10.145时,曲线下面积为0.751,(95%CI:0.678-0.824),敏感度为74.7%,特异度为68.5%。NLR2在曲线图中取最佳截断值NLR2=12.285时,曲线下面积为0.832,(95%CI:0.769-0.896),敏感度为77.9%,特异度为82.2%。我们还进行了NLR0,NLR1对临床事件的预测价值进行分析,发现在术后实质性血肿(Parenchymal hemorrhage,PH)的ROC曲线中当NLR1取最佳截断值NLR1=14.09时,曲线下面积AUC为0.765,(95%CI:0.669-0.862),敏感度为77.4%,特异度为71.5%有较好预测价值。进一步构建与术后PH发生相关的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第3分位数NLR1(OR=6.17,95%CI:1.63=26-23.42),是第1分位数NLR1术后PH发生率的近似6倍。结论:术后24小时NLR及7天内最大值NLR是机械取栓术后90天的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当NLR1>10.145时预后不良率明显增高,曲线下面积0.751。7天内最大值NLR的预测能力更佳,当NLR2>12.285时预后不良率明显增高,曲线下面积0.832。除此之外恶性脑水肿的发生,NIHSS评分的增高,以及较差的侧枝循环也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另外NLR1对机械取栓术后PH的发生有着一定的预测价值,当NLR1>14.09时,PH的发生率大大增加,曲线下面积0.765。NLR作为一种生物学标志物,相应时段的取值对于预后及各类临床事件表现出了可观的预测价值。